刘一博,航空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飞行力学与控制系,主要研究方向空天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师从沈作军教授。研究生在读期间,刘一博同学先后获得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互联网+”创青春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工信部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凭借突出的科技竞赛表现,刘一博及其团队成员曾先后受到过北京日报、首都新闻网、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荣誉的收获来自长期的积累
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刘一博同学就积极响应航空学院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本科二年级,他就联系到了飞行力学系的王维军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开始学习额外的航空知识,系统地进行科技创新比赛的筹备工作。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刘一博同学获得2015年北航冯如杯科技竞赛的一等奖,在此之后他开始指导低年级同学对项目进行累进创新。研究生一年级期间,刘一博同学与其他同学一起对已经完成基础理论验证试飞飞行器进行包括控制的平滑过渡与商业拓展在内的升级优化。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收获了2017年北航冯如杯科技竞赛一等奖、首都“挑战杯”特等奖和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从概念设计到代表北航斩获省部级及以上多项大奖,刘一博及其团队成员付出了4年200多次试飞的辛勤努力。
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氛围
获奖项目的每一次升级进步,离不开航空学院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也离不开学院雄厚的软硬件支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刘一博及其团队成员曾先后获得航空学院“蜜蜂基金”、大创基金、SRTP等累计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无疑是项目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经济上的大力支持,航空学院云集国内航空领域的学术权威与专家,飞行力学系的沈作军教授创新团队、王维军教授、流体所刘沛清教授、飞机系宋磊老师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提出过专业的指导意见。在航空学院的帮助下,项目还获得了航天科工总工程师刘永才院士、国家CFD中心主任李椿萱院士、直九C总师姜滨研究员等国内顶级学术专家的指导与推荐支持。
获奖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共轴倾转旋翼无人机开发与应用
本项目立足解决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技术瓶颈——固定翼飞机起降依靠弹射装置与降落伞、旋翼飞行器的航时航速航程有限。项目设计在保留传统固定翼飞行器长航程长航时的优势情况下,通过采用倾转动力技术,使飞行器获得了旋翼机垂直起降的功能,经过4代机型的迭代优化,已达到国内工业无人机的性能水平,可应用于测绘、救援、航拍、巡线等多个领域。
共轴倾转旋翼无人机由飞翼机体、动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动力系统包括固定的尾电机与可以倾转的前置发动机,飞机在旋翼模式下进行起降,通过自动化控制的转换过程进行旋翼与固定翼之间飞行模式的切换。该项目主要的技术创新点包括旋翼-固定翼模式切换的过渡控制、过渡控制的平滑优化、舵效自稳与旋翼差速耦合自稳相配合的新型控制方法、基于RASS驱动的硬件在回系统的飞控系统开发等。
(后排右二为刘一博同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航空学院瞄准国内外一流航空学院建设,必将努力实现航空宇航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航空学院广大研究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航空报国”的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